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多点建设性意见

2024-04-11 04: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现届特区政府施政“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在推动垃圾收费政策上“先行先试”,分析数据后再决定下一步如何部署,体现了务实作风。

  垃圾收费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决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做到。有关政策已两度推迟,能否在今年8月全面落实仍存在变数,说到底就是早年政策制定时不够周详,前期准备工作有疏漏,各项配套没做好所致。

  “先行先试”展开10日,已发现很多不足之处。不少市民对政策有疑问,信心不足。大公报记者近日与前线清洁工打成一片,了解到使用指定垃圾袋后,工作量增加一倍,劳损亦倍增。

  前线清洁工劳动量大但收入低,很多人拿的是最低工资。因此这一行长期难请到人。实施垃圾收费政策后,清洁工作量大增,若人工福利社会保障等措施跟不上,只会导致更多人离职,令香港的垃圾问题恶化,这不是大家所愿见的。

  近日有人声称,押后实施垃圾收费政策“对不住年轻人”云云,这种言论是要不得的,也是危险的。将一项民生政策的如何推进,置于“非黑即白”式的对立面,徒增加矛盾,无助问题的解决。

  一项政策有好的出发点,不代表会有好效果。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闭门造车,脱离现实;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基础没打好。2021年,立法会三读通过垃圾收费条例草案,设立18个月准备期,旨在加强回收支援、增加宣传教育、加强物管公司及业界培训,可惜的是,低估了实际操作的难度,直至今天环保配套仍迟迟未到位。若明知准备不足还要强行上马,那是不负责任,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香港处理垃圾问题需要立足香港人多地少居住空间狭窄的客观现实,不能照搬照抄外地经验。空有理念却目标“离地”,只会惹来“站着说话不腰痛”之嫌。多摸摸社情民意,多从现实出发,多提建设性意见,才有利于科学处理垃圾收费问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