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香港破纪录的143万间公司说明了什么?\卓 铭

2024-05-25 04:02: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筑牢特区维护国安防线后,如今正是香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海外反华媒体和乱港分子对香港的抹黑亦未曾停息,“遗址论”、“撤资论”、“内地化论”等谬论层出不穷。但现实中,香港本地、非本地公司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外国投资机构最近亦看好港股前景、接连举办的盛事更吸引数以万计的各方精英和企业来港探路,证明那些抹黑全是子虚乌有之说。国际已对香港投下信心一票,香港社会只要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必能创造辉煌新一页。

  从香港今年首季的经济表现,其实就足以把那些一味“唱衰”的声音彻底打破。特区政府日前公布,本港第一季GDP按年增长2.7%,其中服务输出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整体货物出口进一步改善,私人消费和整体投资开支亦继续扩张。整体货物出口继上一季按年实质增长2.8%后,今年第一季随着外部需求略为好转而上升6.8%;而服务输出继上一季按年实质扩张21.2%后,在第一季则继续显著增长8.4%。首季基本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按年上升1%,本地私人消费开支首季按年实质轻微上升1%,整体投资开支随经济扩张微升0.3%。

  本地外地公司均创历史新高

  由GDP到货物、服务出口、私人消费开支都录得稳定增长,原来海外媒体口中的所谓“金融中心遗址”是这样的吗?要知道,光是2.7%的GDP增长率,就与新加坡持平,更超越美国今年首季1.6%的增长。而某些人最喜欢视为香港经济衰退“证据”的港股表现,近期亦令他们跌破眼镜。就在本月初,恒指便一度实现九连升,高见19626点。就连美国摩根士丹利,日前亦为港股“加油”,上调恒指目标,在基本情况下,将2025年中的目标设为19150点,最乐观可见22500点。

  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日前公布,截至上月,香港共有超过143万间本地公司、约15000间非本地公司,两者均为历史新高。其中新公司成立数量按月增加约12000间,较解散公司约7400间为高,继续录得淨增长。所谓的“遗址论”、“撤资论”,在事实面前完全不堪一驳。

  本月初的“五一”黄金周,累计约76万内地旅客访港,较去年同期升近两成二,并为香港带来逾20亿元消费收益,而受惠于访港旅客人次持续回升,旅游服务输出亦进一步跃升40.4%。香港积极打造旅游业新品牌和拓展盛事经济的成果有目共睹。除了游客以外,上周一连两日的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便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及地区,超过2800名与会者参与。同时第15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亦汇聚了来自60个国家及地区,超过12000名买家入场参观采购,其中更包括不少大湾区企业。

  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国企业,都已经用脚投票表现出对香港前景的信心和支持,实际行动当然比单纯的口头抹黑有说服力得多。而且日前特区政府公布了下半年的盛事年表,预计今年全年有超过210项盛事举行,包括42项会议及展览盛事、25项文化艺术及创意盛事、15项体育盛事、13项金融及创科相关盛事等,料可吸引约170万名旅客,将为香港带来72亿港元消费额,对本港经济又是另一波巨大刺激。

  识变应变求变创造新机遇

  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不同,香港还有“背靠祖国”这个不可多得的独特优势。就在本周三,香港特区政府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全方位合作意向书,就金融、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交通运输、贸易达成5项协议、签署26个投资合作项目,合同总投资额达484.78亿元人民币。双方合作投资科创研发、电子信息、中药材生产、食品加工等19个制造业项目,还有16个与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合作的签约项目,不只令香港与广西之间达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加深与东盟之间的联系,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不会被取代,只会不断加强。

  从实质数据和现实情况来看,不难看出所谓“遗址论”、“撤资论”、“内地化论”,都不过是非理性的抹黑。但香港眼前面对各种挑战也确是事实,如果一味“躺平”“啃老本”,香港最终难免被取代,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已强调香港处于经济转型期,必须创新、创造、应变、懂变。在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下,香港各界更要用好自身独特优势,以创造性思维、突破性政策推动香港的高质量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