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新时代“一国两制”的实践:国家安全与良政善治\梁美芬

2025-04-15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是香港基本法颁布35周年,同时今天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基本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而切实有效维护国家安全,香港的稳定繁荣才能更有保障,“一国两制”实践才能行稳致远。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在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在新形势之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回归28年来的事实说明,香港度过包括2014年非法“占中”及2019年黑暴在内的各种挑战,根本原因都在于有基本法作为保障。2020年,中央在关键时刻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推动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2024年,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履行了基本法第23条的宪制责任,健全了维护国安的制度机制。过去6年来,笔者见证了香港以法律为盾、以安全为基,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深刻转变。这一历程不仅印证了“良法与善治”的重要性,也折射了香港社会对国家安全与“一国两制”的成熟理解。

  国家安全是发展的基石

  香港国安法与国安条例共同构筑起“双剑合璧”的法治屏障。前者针对四类罪行(“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外国势力干预”),后者则填补了香港国安法未涵盖的五类罪行(“叛国”、“叛乱、煽惑叛变及离叛,以及具煽动意图的作为等”、“与国家秘密及间谍活动相关的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活动等”、“境外干预及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组织”),并通过本地立法细化执法程序与保障机制,形成“普通法体系下的国家安全法律框架”。两者相容互补,既体现中央全面管治权,又保障特区高度自治权,实现了“一国两制”原则下中央与地方权责的有机统一。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立法过程堪称“高质高效的法治示范”。特区政府收到13489份意见,吸纳了98.6%的正面民意支持,展现了专业性与透明度。正如笔者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立法既借鉴普通法国家经验,又平衡了国家安全与权利自由,是“宽严适当、国际接轨的典范”。

  截至2025年3月,香港国安法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下共有320人被拘捕,186人及5间公司被检控,161人及1家公司已被定罪,包括已被判刑或正等候判刑的个案。这些数据表明,法律绝非“纸老虎”,而是精准打击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利剑”,同时保障了市民的合法权利与自由。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发展是安全的目标。国家安全不仅是政治与法律议题,更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领域的系统性安全。香港国安法与《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颁布实施,填补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漏洞。例如,《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明确保护特区内的财产与投资,防范外部势力通过金融手段干预香港事务,为国际资本提供了稳定的法治预期。香港美国商会发布2025年香港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83%的美企对香港法治投下“信任票”,认为国安相关法律未妨碍其业务运营。

  作为国家金融“南大门”,香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金融安全,背靠国家支撑抵御外部冲击。尤其是在地缘政治波动的现今,任何可能引发的市场异常,香港都需要及时化解风险。《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实施后,香港在处理涉及国家安全的金融交易时更具主动权。

  香港以普通法传统落实国家安全立法,既借鉴国际经验(如英国《国家安全法》、美国《反间谍法》),又立足本地实际,通过罪行要素清晰界定、司法程序严格监督,避免法律工具化。这种“法治化路径”为其他普通法地区提供了参考。

  完善制度机制抵御外力破坏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的宣传教育策略成效显著。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界常识挑战赛等活动,将国安意识融入社会肌理。这种“法治+教育”的双轨模式,为长治久安奠定了社会基础。

  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香港的实践证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法治是繁荣的基石。香港基本法颁布35周年之际,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与治理实践,已成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个高度自由开放的城市,但同时也因此面临不同的金融风险。尤其是在当前美国发动贸易战,全球政经形势动荡,各种新风险新挑战频生。香港要有主动作为的精神,一方面完善制度机制,有效发挥好优势,以抵御外部势力的破坏;另一方面要对接好国家发展战略,背靠祖国这棵大树,开创发展的新局面。与此同时,要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对接方面展现更大作为,与大湾区各大城市一起守护我国金融安全系统。金融安全做得好,香港的角色将更重要。

  总结而言,基本法是落实“一国两制”的法律体现,35年来与“一国两制”一同成长,成为香港法治的基石。但维护国家安全是一项长期工作,香港要有更宏大的眼光、更务实的举措、更积极的态度,有效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