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改革不停步 推进香港高质量发展\郑曼晴

2025-07-02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昨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也是本届特区政府上任3周年。回顾过去3年,本届政府担当作为,推动了一系列深层次改革,开创了发展新局面。但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发展一刻不能停息、改革永远在路上,就如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香港特区成立28周年酒会的致辞所说,“宁愿做艰难的改革者,都不能做安逸的停滞者”。在新的发展阶段,唯有勇于创新突破,才能在深刻变化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李家超特首上任后,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有效改进了政府文化。其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便是完成了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安全的发展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今,香港不但在全球最安全城市排名中位居前列,而且至今吸引超过21万名专才、高才和优才来港,引进84间前沿科技企业。香港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从第七升至第三,金融中心地位稳居全球第三,充分说明国家安全对于营商环境的保障,以及国际社会对香港前景的高度肯定。

  本届政府改革求变的管治理念,还体现在经济和民生领域。针对长期困扰香港的土地房屋问题,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公屋轮候时间从6.1年缩短至5.3年,缩减近九个半月;打击滥用公屋,收回约8700个单位,相当于节省87亿元建筑费用;快速兴建简约公屋,预计今年有9500户入伙,直接惠及9500个家庭。这些举措不仅缓解了市民的住房压力,更展现了政府以民为本、雷厉风行的改革魄力。

  政府管治成效有目共睹

  经济方面,香港实现了从负增长到正增长的转变,2023年GDP增长率为3.2%,2024年为2.5%,2025年第一季度达3.1%,而且连续九季保持增长;家庭收入中位数增长超过11%,劳工权益亦得到进一步保障,例如取消强积金对冲,并将最低工资检讨周期改为“一年一检”等等。

  除此以外,透过政府持续优化上市程序、制定稳定币发牌制度,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再度提升至全球第三;而简化公司迁册机制、协助生物科技和创新科技公司在本港上市,亦展现出政府在全球竞争中“抢人才”、“抢企业”的决心,吸引了至少两间国际保险大行迁册香港,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且提升创科与金融服务领域上的竞争力。

  以上种种成果,都是建基于特区政府识变、求变、应变的坚定决心。然而香港现在仍未能停下脚步,不管是民生经济,还是产业升级,抑或是国际政经挑战,未来香港遇到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因此,昨日李家超明确提出了三大改革重点,进一步展现其持续改革的决心。

  第一,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如今香港已然筑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制体制,有充分空间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继续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近几年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已为香港发挥优势提供了巨大的支撑。一方面,香港需要继续稳固其基本盘,进一步投资于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并且简化跨境贸易流程,吸引更多内地和国际企业落户。另一方面要更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东盟和中东地区,通过签署更多自由贸易协定,降低香港企业进入这些市场的门槛,并可考虑推出专门的科技金融人才培训计划,与不同地方的顶尖大学合作,提供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绿色金融的专业课程,确保本地人才与国际接轨。

  突破陈规开创新局面

  第二,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绿色能源等创科领域是新产业发展的重点。当局可参考美国硅谷的模式,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与不同大学合作,在新田科技城设立国际级的AI研究实验室,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同时为提速发展,政府应加快北部都会区的交通网络建设,例如推进洪水桥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项目,引入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亦可通过公私合营模式,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北部都会区的基建和产业园区建设。

  第三,着力改善民生。住屋、医疗、教育仍然是香港市民极度关注的问题,继续加大公营房屋供应,特别是加快过渡性房屋和重建的效率,是处理房屋问题的当下之急。此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应推广智慧医疗技术,例如引入远程医疗平台,让长者在家即可接受基本诊断和健康管理,或与大学合作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监测应用程式,提升基层医疗效率。同时对于青年群体,政府也要提供更多元的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例如设立“孵化器”计划、成立专项基金,协助青年以不同方式大展鸿图,更好利用科技和创意产业发展事业。

  香港特区政府过去3年的施政,证明了要敢于突破陈规,才能开创发展新局面。“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展望未来,香港的变革之路仍要继续向前迈进,社会各界要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继续以坚定的改革决心,带领香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