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基东教授举止儒雅、言辞简洁,给人睿智之感
2022年9月的某天,已过天命之年的陈基东在上海襄阳南路218号6楼的“英美华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创业服务中心OCEA HUB”内巡查。作为印尼陈氏第三代,他希望中心所有设施和服务都能做到最好。巡查后陈基东连续主持了两场会议,他举止儒雅、言辞简洁,给人睿智之感。
陈基东回忆,上世纪初,陈氏中的一脉暂别中国辗转印尼。到50年代初,大批海外华人华侨响应周恩来总理“建设新中国”的号召踏上归途,其中也包括出生于雅加达且从未踏足过故土的陈氏五兄弟姐妹。事实上,当长辈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后便决定,第二代十兄弟姐妹中的五人必须回国重新扎根。
身为安东瑞(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主席及基强联行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办人,陈基东无疑是成功者。从香港华人华侨总会青委会副主席、上海市香港商会副会长、英美华人企业协会会长,到上海市侨联常委、上海市海外联谊会理事、上海市青浦区政协委员,再到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北大创业营导师……自2002年决定北上创业以来,上海便与陈基东的人生旅途融为一体,“根在中国”早浸润在他的血脉中。
不负岁月芳华永无悔
陈基东1970年生于内地,三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并在观塘与家族其他亲眷汇合。19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还是中学生的他揣着米黄色回乡证,搭上驶往深圳的绿皮火车。这一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逐渐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并推出工资改革试点。
陈基东与在沪港青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第一次去深圳既好奇又很期待。”陈基东坦言,当年深圳虽无高楼大厦,交通亦不便捷,但因改革的种子已经萌芽,大批海外华人华侨和香港同胞涌往深圳。这次旅程带给陈基东极大触动,他的心也留在了内地。
1989年,陈基东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是留港升学,抑或去海外深造?”很快他决定赴美修读土木工程专业。彼时香港房地产市场一飞冲天,很多后生仔都希望投身该行业,但这并非陈基东的初衷。
“从观塘去北角的苏浙公学读书需要坐船,每次看到维港鳞次栉比的高楼,我就好奇这些是谁设计建造的。”陈基东说:“那时很希望作为工程师参与其中”。1990年陈基东踏上异国求学之路,仅仅三年就修完所有课程。
为迅速积累专业经验,毕业前最后一学期陈基东申请了美国工程事务所的实习岗位。这是家没有亚洲面孔的企业,但敏而好学的陈基东很快得到上司赏识,大学毕业前夕老板更主动提供了永久岗位。
“我干了七年,从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陈基东感叹,那是一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期间,陈基东取得美国工程师资格,也参与了大批不同领域的房地产项目。美国房地产行业链涉及诸多金融概念,陈基东因此对房地产金融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兼顾工作的同时先后获得房地产金融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学位。
香港回归思乡情更切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广场灯火辉煌,五星红旗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万众瞩目中徐徐升起,那一刻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怀抱。在大洋彼岸,电视机前的陈基东眼眶湿润心潮澎湃。
陈基东和来沪参加“香港大学生上海暑期实习计划”的同学合影
是留美继续优渥生活,还是回国重新奋斗?这道选择题陈基东不会答错:“香港回归不仅是主权回归,更是文化层面的重塑与认同,我毫不犹豫就决心回国。”凭借在美国的专业经验,陈基东成为香港瑞安集团的工程师,虽然工作时间比美国更长、收入更低,但他毫不在乎,“我的根在中国,必须回来建设祖国。”
2002年5月,刚结婚数月的陈基东接到了来自上海兄长的电话。电话中,兄长坦诚已成立“基强联行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并询问“是否有意来沪共同创业”。陈基东欣然接受:“太太也说,只要我决定的都支持”。
得益于兄弟俩的专业实力,基强联行在业内脱颖而出,成为内地中心城区升级改造与城镇化发展的专家型企业,并先后为北京天恒西城区、无锡蠡湖新城和太湖新城、成都金牛区、上海马桥镇和浦江镇等诸多大型项目做过产业定位及功能性招商服务。
事业的成功并未让陈基东迷失,他不敢忘却“根在中国、建设祖国”的初心。事实上,早在2003年他就与兄长建立了针对内地大学生的暑期实习和管理人培训计划——“基强荟”。
初心不改为国育英才
“‘基强荟’是上海最早由外资企业推动的专才培养计划,每年遴选30名内地知名高校学生参与。”陈基东坦言,为了让大家尽快融入专业角色,他设计了完整的管培生体系,学生们通过每年8至10周的暑期培训迅速成长。十多年来“基强荟”从未间断,并已经为内地培育了逾500位房地产及金融业精英,他们也成为各家企业的骨干。
陈基东为能以上海市青浦区政协委员身份参政议政感到自豪
陈基东是个自我要求极高的人,他的微信签名上写着这样20个字——“志比天高、刻苦训练、坚毅信念、终生学习、丰盛人生”。这是属于陈基东的人生哲学,年轻时要志比天高,励志后须刻苦训练坚定人生目标,为提升人生高度还须终身学习,这样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丰盛人生。
2003年陈基东以“干事”身份在上海市香港商会开展基层工作,希望凝聚更多港商、港人,共同推动社会公益的实现。三年后,他成为商会执行委员,并携手另一家香港社团组织推出“香港大学生上海暑期实习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育拥有积极人生观,对社会有担当,具备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青年人。”陈基东介绍,2006年首届“香港大学生上海暑期实习计划”仅20余名香港大学生参与,如今每年有500名香港青年参与计划。
香港学生通过实习积累了更多专业经验,也对上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了解。陈基东与商会同仁的努力得到了外界的赞赏,2019年4月,在“沪港澳青少年交流实习基地”成立暨授牌仪式上,上海市香港商会成为首批成员单位。
心怀感恩涅槃再出发
每天工作16小时、每周出差3次……正当陈基东不断翻越一座座人生高峰之际,他遭遇了一次生死磨砺。2009年5月,陈基东被查出身患直肠癌二期,一周后他被推进手术室,那一刻他感受到人生的脆弱。治疗期内,陈基东和太太分享了诸多人生态度。
陈基东感叹,名利皆浮云,若有重生之机,一定要更好拥抱生活,更努力回馈社会。大爱之人总能得到眷顾,经过近三年的疗养,陈基东战胜病魔逐渐康复。这次涅槃给了他新的动力,“我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让更多人感受人间真情”。
每年10月末,陈基东便去到云贵川甘等偏远高海拔地区,为小学儿童送棉衣
2012年已无大恙的陈基东以感恩之心继续投身大爱事业,并聚焦内地贫困儿童。作为商会慈善公益事业负责人,他携手香港注册的慈善机构“苗圃行动”,建立了“内地山区儿童送暖计划”。2013年至今,陈基东每年10月末都会采购超2万件棉衣,邀请香港或内地的善者,一道赴云贵川甘等偏远高海拔地区的小学为孩子们送温暖。
陈基东的手机中,至今还保留了山区儿童穿上棉衣后的照片。相片中,他和其他爱心人士被孩子们簇拥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认为,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大爱和美好,是极有意义的事,“能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我的使命”。
2014年,陈基东跟随长辈们飞往首都参加国务院侨办的交流会。同一年,陈基东当选为香港华侨华人总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席,他还在香港与一些志同道合者牵头成立了英美华人企业协会。如今,这个秉承“凝聚世界华人力量”宗旨的协会,已成为海外华人华侨、海归、专业人士,及优秀企业家沟通有无、开展商务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国际性资源共享平台。陈基东也在此基础上创办了英美华海外华人华侨创业港澳台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在线上线下服务逾5000名会员。
狮子山精神历久弥新
陈基东在慈善公益领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也收获了更多人的敬意。2018年8月,他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的见证下被授予“在沪港人·杰出成就奖”。这份荣耀让陈基东内心波澜起伏:“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希望用更多时间去推动华人华侨及港澳台青年的培养事业。”
2018年8月,陈基东荣膺“在沪港人·杰出成就奖”
疲倦时陈基东会播放一首名为《狮子山下》的粤语歌,对他而言,这首歌代表了那个年代香港人拼搏奋进、努力照顾家庭、培养子女,不断实现自我、提升价值的歌曲,反映了香港人的奋斗精神,也是香港的一种价值观。
陈基东常说,若将祖国的繁荣美好比喻为一幅画卷,他愿成为其中的一块拼图,促进更多华人华侨和港澳台青年相互交流融合,最终一道努力拼完这幅画,“希望有更多人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做一块有使命感的拼图”。
岁月变迁,狮子山精神却历久弥新。诚如陈基东所言,很高兴看到香港“由乱及治、从治到兴”,相信香港在下一个25年会更发光发热,年轻人也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