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在沪港人 | 赵辉:抢抓沪港机遇贡献两地的“沪港人”

2023-07-26 16:19:26大公网 作者:孔雯琼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赵辉抓住时代机遇成功开创事业版图

  在高密度商业市场中,众多发展者以各种方式谋求着成功。有一位商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凭借独特的视角和策略,成功地打造了自己的事业帝国。他就是灿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赵辉。他的童年时光在上海度过,青年时期有幸搭上改革开放初期的快车,90年代踏上香港的土地,又完成了事业中的重要转型。如今的他毅然选择回到上海。赵辉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和战略眼光的人,他的成功在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对家乡故土的尊重,以及他稳健的经营策略。

  搭乘改革开放快车拓宽眼界 为创业打下敦实基础

  故事始于一名商人对时代机遇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

  早在1985年,年仅18岁的赵辉加入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东方航空食品公司)。当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合同工,赵辉回忆起来表示,“那是个新鲜的概念。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并参与到这场国家市场经济变革的初期。”上海航空食品公司是赵辉职业生涯的开端。也正是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我负责为飞机配备进口的食品、可乐、红酒、水果等商品。从矿泉水到生活用品,在那个时期,这些舶来品无疑让我萌生了了解外面世界的想法。”

赵辉用境内外从业经验推动沪港交流活动

  伴随着中国航空业的高速发展,赵辉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思维也越来越敏锐。“在航空公司工作期间,我接触的信息量巨大,接触的人也多,我得到的启发让我决定自立门户。”他决定寻找新的机遇,放弃安逸,自主创业。不得不说,早年的职业环境赋予了赵辉宽广的视野和独特的品味,在他看来,每个人的事业轨迹和眼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他总是在寻找新的机遇与挑战,追求更高质量的人生。

  1992年离开东航后,赵辉开始着手涉足俄罗斯贸易。到了1994年5月份,他开始涉足石材等建筑装饰行业,深度参与了上海古北区域外销房项目,例如罗马花园、新世纪广场等知名项目。“我从贸易市场起家,与建筑业有着深厚的关系。那时我离开航空公司,转向了贸易业。得益于在航空公司结识的人脉,我认识了许多业务人士,这在我后来的事业发展中大有裨益。”

  回顾早年的从业经历,赵辉感谢时代机遇。“我至今还记得80年代第一次骑自行车进入公司,看到的第一张广告牌,上面写着‘上海大众’四个字。回头看看过去几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给我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赵辉觉得人生充满了变数,但只要有笃定前行的毅力,总能找到属于自己前进的道路。

  94年底首次探索香港市场 有幸参与大型项目建设

  90年代新马泰及香港的旅游风靡全国,赵辉第一次在1994年踏上了香港的土地。彼时的香港商业劲头正盛,既是旅游也是探索学习的需求,驱使他踏上这个陌生而充满吸引力的地方。赵辉讲述了在香港各个角落的感受,“尖沙咀、金钟、中环和铜锣湾,哪里都可以感受到香港的独特商业氛围,尤其是那些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和香港人的高效及敬业精神,令我印象深刻。”

赵辉在房地产行业里稳扎稳打

  当赵辉在1996年再次来到香港,他此行的目的是来采购意大利进口石材及进口影音设备。“那时,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氛围浓厚,我有幸全程参与到一项政府工程,为香港回归庆典活动建设了一座全新的影剧院。这项工程从1995年年底开始正式施工,紧锣密鼓地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既定的建设和装修工程。”他对于这段历史记忆清晰而生动,“香港对于创业者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在这个城市发展就会变得无比艰难。” 赵辉坦然地提到,香港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并认为在经济转型的时代,抓住机会和懂得适应时代脉搏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就能在变革中寻找到新的机遇。

  也是从那段时候开始,赵辉开始涉足商品房、商铺等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凭借着智慧和远见,他在这个行业里开始稳步前行。商品房售罄后,他保留了一排商铺,出租给了当地的银行和其他商户。商铺最初在市场上并未引起过多关注,甚至一度遭到冷遇,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深知只要经济在发展、人口在增加,这些商铺的价值必将水涨船高。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预见性。在三年的时间里,商铺的租金从8万元飙升到了30万元。

  在香港耕耘自身产业的期间,赵辉也意识到了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差异。“90年代因为业务关系我也时常要从香港到深圳,当时驾车前往,罗湖进关后,仅从夜间马路上的灯光来看,就让我体验到两地的巨大反差。”当时初到香港后,还给赵辉留下处处“高消费”的深刻印象。“香港出门都要花钱,哪怕吃个早餐,外面喝碗粥都花30块左右。加上香港的物资都要从外面进来,什么都贵,房屋租金也高。”随着时间更迭,他也见证了原有差距的缩小。“大概06年的时候,深圳明显开始变得不一样。之后我2006到2010年间经常跑深圳,亲眼见证了深圳从一个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成长为一个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大都市,及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历程。”与之一起蜕变的还有整个内地,赵辉认为,“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人可能会有优越感,但90年代后期,香港人的看法已渐渐发生改变。”他回忆起那段日子,他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项目进入内地,特别是在上海,一些开明的香港人开始认识到在内地的商业机会可能比境外更多。

  选择回沪深耕发展 不忘根源和家乡建设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人的选择常常被他的价值观所影响。赵辉也不例外,这个自尊自强,勤奋向上且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者,眼光是深远的。他看到2009年以来,上海的GDP已经超过香港,甚至是香港的1.8倍。他了解到,尽管香港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在品牌建设,奢侈品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比内地更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地没有发展的机会。所以他决定再次将事业重心放到上海。同时他也明白,香港的成功不能简单复制,需要根据上海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差异化发展。

赵辉饮水思源不忘回到家乡建设

  2011年,上海的大虹桥枢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青浦区更成了虹桥枢纽概念的主要承接者。出生在上海青浦的赵辉,时刻没有忘记他的根源和家乡。“那个时段我把公司重心迁回上海,公司也落户在青浦地区,我还是觉得做人做事务实一点,要饮水思源想着为家乡的建设做出更大的努力。”对于家乡的改建,最令赵辉印象深刻的项目无疑是老城改造,他以对家乡及社区的质朴社会责任感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改造,“我知道改建老城旧屋,最不能让当地的居民吃亏,所以我一定要找到令他们最满意的方案。”赵辉在改造过程中,对社区的照顾和贡献赢得了当地居民的深深感激。他对当地居民的理解和尊重使他为1000多户动迁居民在最好的位置安置了新的房源。他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深沉的家乡情结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

  赵辉的人文情怀也推动着事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他总是说,“企业应该把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任何产品包括房产项目,应该以人为本,要照顾到人们的感受才能获得大家的理解。”他还表示,希望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升大虹桥地区的品质,并对此付出努力。他坚信,为家乡的老百姓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是他对社会的奉献。

  谈及未来对青浦的建设计划,赵辉表示会用自己的多年来丰厚的境内外从业经验,推动一些交流活动。“我们在青浦区拥有来自181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外籍人士。我们已经和联合国项目署搭建了一个关于参与联合国采购的知识分享能力建设平台,它的目的是帮助更多的国人参与到联合国采购贸易中去。我们将通过举办专业培训,文艺沙龙,公益讲座等多元化的活动,将更多的人和企业聚集起来,共同交流,互促共进,互促共鉴。”

  他希望将香港与上海紧密联系起来,共同进步。他强调了文化差异不应成为障碍,而要成为彼此学习和借鉴的桥梁。他表示:“我们应该珍视共同源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让它们在不同地区共同繁荣。应该珍惜和继承中华文化,不管你身处何处,你骨子里始终是中国人。”最后,这位富有远见的商人强调了团结和进步的重要性,并充满期望地展望着香港、上海的共同发展,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繁荣而和谐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