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一部好剧应该具备激发起观众广泛共情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舞剧《五星出东方》通过营造一系列有形有感有效强大的共同体场域油然而生出了贯通古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象,该剧题旨从四大文明交汇地古代西域精绝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开始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结束,由汉将奉、精绝女春君、北族首领之子建特等诸多人物关系引发的人物内心冲突转化为外部冲突而造成的一系列化干戈为玉帛互为因果逻辑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反应和结果,从而呈现5000多年中华大地交融交往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西域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叠化意象的缩影。
该剧主题紧扣共同体意象围绕着出土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不再是文物意象象征的简单呈现,而是通过戏剧化意象的效果,把诸多历史文物文献诗歌记载的静态形象转化为文学戏剧影视的活态故事形象,探寻和揭示五星出东方这一文物背后深藏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生活以及历史人物在具体历史情境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构想出一个宏大、真实、可信的汉代西域社会共同体历史情境,着力表现在西域精绝这个四大文明交汇地不同族群、不同地域之间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矛盾、纠葛、纷争最终得到化解达成了共识、共通、共情。剧中共同体意象的戏剧情境是依据四大文明交汇地的西域两千多年的历史共情而建立起来的,遵循两千多年丝绸之路沧桑巨变的客观历史依据和历史逻辑,自始至终紧扣共同体美学意象表达,复活丝绸之路上汉锦、汉简、佛教、拜火教、佛教徒、石窟、壁画、沙尘暴、龟兹舞、汉舞、精绝古遗址等多重历史意象,让各种历史意象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升华贯通全剧,不断地丰富迭化渲染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真实、强烈、生动的历史情境效果。
一、大汉风华共同体戏剧意象之美。当考古队员们挖掘“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等汉锦这些来自中原的文物,它必然会激发起丰富的联想和思考,“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在西域的精绝,它为什么会戴在精绝古城头人的手臂上,它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它对这片西域的土地有什么深刻的寓意,这其中隐藏的历史文化密码必然是舞剧的主题要义所在。古代“五星”织锦作为汉代护身之物,它至少包含两层合义:一是作为墓主生前和逝后所使用之护身符,此物对其自身可起护佑作用;二是对其身后的中央王朝也能起护佑作用。因此,精绝头人在为自己祈福也希冀中国繁荣昌盛, “五星”织锦不仅是精绝贵族的护身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护符。通过以上的意象符号的提炼就有了产生戏剧性的意象故事的因子,由此可以联想到汉朝和西域水乳交融、相濡以沫的意象,可以看出古代精绝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感受西域常年战乱纷争呼吁和平安宁的历史叩问,象征着精绝百姓们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剧中多次天空上出现五星出东方意象象征有着意味深长的历史寓意,《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在古人心目中是天降祥瑞的大吉之兆,五星天相和锦护臂预示着天地人和,而剧中佩戴锦护臂的将军奉遵从汉帝赋予的神圣使命戍守西域都护府,把大汉的仁德之治、文明礼仪广布西域三十六城邦百姓。
二、精绝古城共同体戏剧意象之美。精绝古城是丝绸之路交汇地的重要驿站,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个三方角力之地的精绝夹在强大的北族和大汉中间的无奈只能选择左右逢源。舞剧一开始舞美意象营造出“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凄美萧杀的古代西域战场,不断地激发起观众诸多审美感受,那些唐代边塞诗中描写汉朝西域的意象在舞台栩栩如生,种种冲突和解再冲突再和解的戏剧性意象大幕在精绝徐徐拉开,精绝头人一家盛邀奉、建特畅饮时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大块朵颐大碗喝酒的戏剧情景,“醉卧沙场君莫笑”变成了“醉卧宴会赏歌舞”的欢笑场面,而北族大军入侵的神秘意象不时地再告诉人们杀机四伏,就这样大家在不安和焦虑中依然向往着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人类共通的天性,几个曾经在战场视若仇敌的人为心仪的女人跳四小天鹅舞,向爱慕的春君献上大把玫瑰花,曾经在战场上厮杀的奉和建特最终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当沙尘暴侵袭精绝的时候,所有的人放下了恩怨情仇,奉和建特带领大家一起重建家园,当北族入侵奉出征护佑精绝时舞美背景上巨大的铠甲对应着“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诗歌意象,精绝古城老百姓依汉家如父母一般,奉以一人之壮举抵御北族让人彷佛想起了那个为了西域安宁和平投笔从戎,守卫疏勒的定远侯班超,生动地体现了汉朝治理西域“则修文德以化之”的儒家思想,就这样曾经在历史深处的共同体历史情境被一个个还原,休戚与共、肝胆相照的共同体意象光照千年,彪炳史册。
三、佛教象征的共同体戏剧意象之美。剧中体现了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拜火教、佛教徒、石窟、壁画、灯舞、希腊化健陀罗艺术造型的意象象征,佛教为什么在西域存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西域就是一片战乱频乃之地,古代西域当地百姓渴望过上和平安详的生活,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佛法的弘扬,祈望佛法无边保佑着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佛教对于西域历史的深远影响更有跨越千年时空的永恒寓意。三个和尚的意象是剧中画龙点睛之笔,他们和奉与建特的戏贯穿剧情始终,面对残破血腥、悲壮凄惨的战场,怀着悲悯众生的三个和尚在奉和建特之间不断调停,化解仇恨、化解战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开始三个和尚在目睹血腥的战场厮杀后借着沙尘暴的掩护偷偷把他们的兵器收纳起来,一直到最后奉和建特相逢一笑泯恩仇又把兵器还给了奉和建特。当奉和建特携手重建精绝的时候,和尚又为他们的精诚团结摇旗呐喊、加油鼓劲等等场景。三个和尚戏谑的轻喜剧效果大大消解剧情剑拔弩张的敌对紧张氛围,用佛教、佛教徒的意象象征曾在西域绵延一千多年的慈悲为怀、止戈为武、悲悯苍生的佛教教义,它就是西域两千多年来共同体历史意象的一个缩影。
四、沙尘暴共同体戏剧意象之美。通过沙尘暴的戏可以窥见西域精绝古城的历史变迁,用沙尘暴意象象征几千年来西域不断脆弱恶化的生态环境,寓意着生态文明的古今相通。剧中两次使用沙尘暴意象有力地推动剧情发展,通过沙尘暴构建起奉、建特、春君三者之间内在的人物关系、人物行动转化的戏剧因素,沙尘暴的意象象征隐喻着人类所有的纷争都抵不过沙漠化对人类家园的吞噬和毁灭。当第一次沙尘暴来临奉和建特之间的争斗和纷争仍然继续,三个和尚和精绝头人一家劝解消除不了对方的隔阂、争斗,而第二次沙尘暴破坏了精绝百姓赖以生存的家园,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大自然的破坏力是比人类纷争更大的敌人,由此唤醒了精绝各个利益攸关体护佑家园的超越意识。奉和建特带领众人一起重建精绝家园,在重建中大家一起超越了彼此间的纷争纠葛,一起憧憬着大汉的礼仪和合之美,形象地传递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人类意识。
五、舞蹈共同体戏剧意象之美。剧中龟兹舞、汉舞的意象象征实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剧中源于佛教娱佛的龟兹灯舞也是后来隋唐九部大曲的龟兹乐舞代表之一。从内容到形式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热闹欢快的集市舞,又被赋予麦西来甫的历史传承,在剧情结尾对刀郎麦西来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有的人用一组激昂热烈的刀郎麦西来甫的舞蹈动作表达对为护佑精绝而壮烈牺牲奉的崇高敬意。当展现大汉风华的一组汉舞系列出现的时候,那种贯通古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奉、春君、建特等心中油然而生、血脉相通。舞美设计充分体现了曾经在西域历史盛行一千多年佛教艺术的精华,它的庙宇建筑、佛像、壁画设计都呈现出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风格的多元化艺术景象和中原同风。舞美在还原于阗犍陀罗建筑风格里面体现了早期拜火教、佛教融合的地方,精准地体现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审美特性。
从该剧思想内涵、主题开掘、结构设计、艺术呈现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提炼升华出众多的共同体美学意象,展现了对丝绸之路千年历史的特殊理解、体验、感受的情感化和审美表达,既有与沿途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物世情等的描述,更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社会实践、生命过程,特别是表达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人与人之间的相通性和共通感,符合人类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建构愿景,倡导和表达出人类渴望和平正义、天下情怀、互利共赢、积极向上进取的共同体审美价值取向。(作者系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专委会副主任、新疆艺术剧院二级编剧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