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房产 > 地产 > 正文

“妖股”京投发展难逆袭?都是利润惹的祸

2022-01-07 12:39:08大公房产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圣诞前夕,京投发展豪掷175.3亿拿下东坝三宗土地,送给自己一份圣诞大礼。
 
  作为目前为数不多脚踩“三道红线”的房企之一,此次却逆势拿地,一时引发业内极大关注。
 
  实际上,这已经是其年内第二次“高光时刻”。
 
  此前,京投发展就因“股票在十个交易日内出现七次涨停”,而被称为“妖股”。因为连续涨停可以说是“毫无征兆”。
 
  自8月31日至9月13日,在连续十个交易日内,京投发展股价累计实现阶段性涨幅达108%,为近三年内的股价高点。
 
  随后,京投发展“提醒”投资者称,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而这一波股价疯长之下,有一个信息值得关注——京投发展的第二大股东程少良在9月10日、13日通过大宗交易分别减持了740万股、740万股,累计套现约1.06亿元。
 
  此次高位减持后,程少良的持股比降至18.78%,仍为京投发展第二大股东。
 
  而就在京投发展披露程少良大幅减持消息的后一天,也就是9月14日,京投发展股价大幅低开,开盘重挫逾7%,盘中一度跌停。截至当日早盘收盘,京投发展股价为6.63元/股,跌幅9.67%,再度触及跌停。
 
  遗憾的是,京投发展的股价并未能一直维持高位,在经历短短十日的上涨后,又逐渐回归原有水平。
 
  截止1月6日收盘,京投发展股价为5.43元/股,总市值40.22亿元。
 
  这波操作,确实也难怪股民们抱怨连连。一位股民曾留言表示自己的不满与不解:“房地产涨你跟着创投跌,创投涨你跟着房地产跌,创投跌你还是跟着跌,你给我一个买你的理由?”
 
业绩基本面不足以支撑股价

  京投发展究竟是房企还是创投企业?为何两个板块的利好都无法波及到企业股价?上述股民的疑惑并非没有缘由。

  实际上,京投发展曾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先后投资了基石基金、基石仲盈、基石信安、基石连盈四只创业投资基金,并于近期出资1亿元投资了北京基石信创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也勉强算是一只创投概念股。
 
  不过,正如京投发展自己所说,其主营业务仍以房地产开发为主。所以,其股价水平最终还是要看主业的经营状况。
 
  但是,从基本面来看,京投发展的业绩成绩的确并不足以支撑其股价大幅上涨。
 
  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6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83%、546.96%。
 
  乍一看,京投发展的基本面不错,主要指标实现了大幅增长。
 
  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其上年度的数据基数比较低,为2020年度的增长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增长空间。
 
  2019年,京投发展实现营业收入43.28亿元,同比下降45.73%;净利润仅0.77亿元,同比下降78.54%;扣非净利润0.40亿元,同比降86.25%,数字实在不太好看。
 
  也因此,京投发展于2020年5月25日收到了上交所关于其2019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对其经营业绩、生产发展、债务安排、项目去化等多个方面进行问询。
 
  循着问询函的轨迹可以发现,其在2019年不仅业绩下滑较大,而且资产负债率较高,部分应收款项账龄较长,现金流和偿债压力较大。同时,公司还在项目去化、子公司经营方面存在问题。
 
  京投发展虽然对此一一进行了回应,不过从上交所问询函中也可以看出,其在2019年的经营状况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然而实际上,在2017年-2019年三年间,京投发展已经连续三年没有达成销售目标,其在2019年仅完成销售计划的85%。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6月,京投发展子公司北京京投银泰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银泰”)财务人员还遭遇了犯罪团伙电信诈骗,导致公司银行账户损失2670万元。
 
  2670万对于部分大型房企而言并不是大数字,对事件的主角而言却不是个小数字。2020年年报显示,京投银泰2020年的净利润为2249万元,也就是说,被骗走的2670万比其去年的净利润还多。
 
  京投银泰是京投发展与万科的合作企业,其近年来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这次被诈骗更是雪上加霜。
 
  年报显示,2018-2020年间,京投银泰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23亿元、0.12亿元、2.4亿元和4.7亿元、0.04亿元、0.22亿元。
 
  2018年5月,京投银泰向各股东按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其中北京万科分配1.2亿,京投公司2.8亿、京投置地4亿,共分配利润8亿。
 
  不过,截至2020年末,该分红款尚未支付。
 
  双方合作至此暂且收尾。
 
利润都去哪了?
 
  大公房产了解到,京投发展的前身早在1993年就已上市。
 
  京投发展的前身为宁波华联。2000年后,中国银泰入主宁波华联,公司更名为银泰股份,成为银泰系地产业务的资本平台;2009年,京投公司成为银泰股份大股东,公司更名为京投银泰
 
  2014年,银泰系两大核心人物程少良与沈国军“分家”,程少良获得中国银泰持有的京投银泰大部分股权,上市公司此后也更名为京投发展
 
  最新股权结构显示,京投公司、程少良分别持有京投发展38%股权、18.78%股权,位列第一、第二大股东,中国银泰仍持有其2.05%股权。
 
  作为国有独资企业,京投公司承担北京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前期规划、资本运营及相关资源开发管理等职能,主业为建设地铁以及运营地铁站附近的物业。
 
  京投发展是京投公司旗下市场化房地产二级开发业务的唯一平台,依托大股东资源发展“轨道+物业”的TOD项目,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
 
  在接手京投发展后,京投公司更是将其旗下部分业务资产整合注入京投发展。
 
  按常理,在国企背景与资源的加持之下,京投发展很有潜质成为一家大型房企,但其后续的发展情况又让人实在看不明白。
 
  而且,自2018年以来,京投发展的股价持续处于低位,长期徘徊于3-4元/股,期间的2018年10月,股价最低更是达到2.96元/股。
 
  除了股价不景气外,其与母公司的关系也让人感到疑惑。
 
  财报显示,截止2021年中,公司负债总额400.35亿元,其中,向母公司借款本息余额为161.90亿元,占到负债总额的40.44%。
 
  然而其向母公司借贷的成本最高达9%,最低也为7%,而其自己发债的资金成本却不到4%,即便是永续债也只有5.89%。
 
  这半年来,京投发展仅向母公司支付利息就达6.9亿元,占到公司全部利息支出的79.81%。
 
  再来说回这次买地,京投发展作为一家老牌上市公司,去年的销售额才刚刚突破百亿,约是142.28亿,归母净利润4.97亿。
 
  也就是说,把京投发展去年卖房的钱全部拿来买地,还差33亿。
 
  不过,京投发展此次拿的是期地,不必一次性把钱交齐,首次大概需要65.22亿元,剩余的费用将随着交地进程陆续支付。
 
  即便如此,这笔钱对于京投发展来说也有压力。
 
  三季报显示,京投发展的账面现金只有28.88亿元,仅仅是三块地的保证金,就将耗尽其账面上的所有现金。
 
  京投发展提前拉上了母公司,准备一起拿地开发。
 
  同时,其还准备了新的融资计划。12月28日,京投发展发布公告称,11亿元永续债融资资金已全部到账。
 
  虽然“期地”出让可以暂缓拿地费用,给出一定缓冲期。
 
  不过,这也意味着,已经交付的钱被拴住了,这对手头本就已经不富裕的京投发展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财报显示,截止三季度末,京投发展营业收入37.76亿元,同比增长2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385万元,同比下降1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为891万元,同比降幅达88.61%!
 
  自2021年初到三季度末,京投发展的签约销售额已经高达143.64亿元,2020年同期为76.12亿元,同比增长88.7%。
 
  由此来看,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京投发展的销售额的涨幅和净利润跌幅竟基本一致,以上利润去向的问题,也成为了股民们关注的重点。
责任编辑:李琪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