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教育之声/鼓励学生回内地考察会“惹人反感”?\创知中学校长、曲阜师範大学兼职教授 黄晶榕博士

2020-12-09 04:23: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通识科自2009年实施以来,无论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或课程评估一直都备受批评,惟历届特区政府都无力解决。直至今年11月25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20年施政报告》,提出要向通识科开刀,翌日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进一步阐述改革方案,有关问题随即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连《人民日报》11月29日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香港通识教育不能再沦为“揽炒”和“洗脑”的工具,应剪掉这支“毒刺”!

  根据杨局长的论述,通识科改革措施之一,就是要鼓励学生回内地考察,让学生能够亲身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惟此举竟然引起个别教师工会头目及多名城中政客带头反对,批评政府强迫学生回内地考察会惹人反感。对於这种歪理,笔者无法认同!

  第一,认识自己的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事。

  根据《中国宪法》第31条和《中国香港基本法》第1条规定,“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再说,教育的第一要务应引导学生釐清自己的身份;事实上,绝大部分香港居民的籍贯都在内地。因此,教师应该不忘初心、尽己所能,透过学校教育,引导学生立足香港、心繫祖国、放眼世界,认识香港和内地血浓於水、唇齿相依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繫和现况。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既是法理要求,也是情感和现实需要。

  第二,认识自己的国家乃特区教育政策。

  回顾教统会2000年公布的教改方案,提到香港整体的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为国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贡献的人。教育局在2017年检讨课改成效时,再次重申国民及全球公民身份认同是香港的课程宗旨之一。而2007年制定、2014年更新的通识科课程指引,也明确指出“高中通识教育科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社会、国家、人文世界和物质环境的理解”。

  第三,学生会否反感,关键是教师的引导。

  身为教师,或许都有类似的经验,有学生向你表示过不喜欢上英文课,不喜欢参加学校某项课外活动,不想被学校编入某一个班级,不想父母出席学校举办的家长会……惟作为教师,我们细心聆听学生的声音后,一定会作出适当的引导;在没有特殊理由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不会随意答允学生。因为身为成年人的教师,我们知道自己有责任要引导未成年的学生走正确的路,作出合乎情理或自身长远利益的选择。再说,鼓励高中学生回内地考察,既可丰富生活经历且能扩阔视野,而考察成绩又不计算入文凭试,很大可能还有政府资助,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件美事,应该支持。惟部分教师要是带着反社会和反国家的思维,而附和或支持个别学生作出不想回内地考察的选择,情况就会变得複杂,学生容易产生被政府所逼的感觉。换言之,要求学生回内地考察会否惹人反感,关键在於教师是否真诚地关心学生、热爱社会和国家,并且从心出发引导学生做该做的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笔者奉劝那些带头反对通识科课程改革的业界人士和城中政客多说良心话、多做善良事,出言有尺、行事有度,别再执迷不悟、胡言乱语煽动师生反政府,这种言行实在幼稚无知、惹人反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