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在沪港人 | 吴少聪:“多面手”港叔沪上精彩三十年

2023-02-21 21:26:45大公网 作者:张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亲切宛如邻家大叔的吴少聪,实际上是一个厉害的“多面手”。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幸运就在于中国永远是一个永远充满活力和商机的地方。

  从外表上看,吴少聪就像一个不起眼的邻家大叔。朴素的着装,亲切的笑容,温文的语气回忆起自己经手的那些动辄几十亿的项目,也是云淡风轻。但听他详细介绍自1993年来到上海工作生活至今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祖国内地蓬勃发展的三十年,成就了眼前这位“多面手”:地产、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他都敢为人先,并有骄人业绩。近几年,他又投入健康养老产业,要为健康中国再发力。此外,他还是受聘担任沪上高校的MBA导师,定期与后辈们交流商场驰骋的心得。

  不过,对于自己的成功,吴少聪从不自夸。他始终牢记,这三十多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每一个从商者都不能独善其身。他的幸运就在于“从长期来看,中国永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商机的地方。”

  初来乍到的不习惯

  吴少聪来内地发展,是因为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让很多敏锐的外商看到了机遇,其中尤以港商为最早采取实际行动的。1993年,公司就派他来内地探路,足迹一路从深圳、广州北上经上海直到北京。1994年,他所在的企业决定落户上海开展新业务,他就在当年年底跟着公司来沪工作。

吴少聪(前排中)一直积极参与嘉定区的社会事务,这是他参加嘉定区新阶层人士联谊会

  初来乍到,吴少聪很不习惯上海的生活。最不喜欢的,是几乎找不到广东菜,茶餐厅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很难接受的,就是当时上海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刚刚启动,“浦东只有东方明珠和海关大楼两个高层建筑,上海的第一条地铁也刚刚开始建造……”而环保绿化尚未跟上,习惯了在香港半小时就能找到山水的他,来沪后只能看到钢筋水泥森林,第一个月就大呼“不行了”,找朋友带他去找山水。“没看到绿色,很不习惯。”

  不过,不习惯并没有动摇他的坚守。吴少聪说,自进入内地工作至今,他片刻不能停歇,企业的业务从住宅房地产开始,物流、大型办公楼收购、私募、购物中心建设改造,到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化和健康养老产业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忙碌的工作,东奔西走的节奏,很快抵消了生活小事带来的不适感。当然,内地也非一成不变,上海很快变得越来越像香港。餐饮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就像此刻他与记者相约见面的这处购物中心,仅茶餐厅就有不止一家。和很多在沪港人一样,他现在的困惑,反而转变为,下一餐要光顾哪家?或者,吃什么菜?

  在变化中发掘商机

  回顾在国内的事业发展,吴少聪说,一直在转型,也一直很顺利。归根到底在于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国内变化很快,就会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不像国外基本都已经定型,难以有新的突破。

  吴少聪举例说,以他最为熟悉的房地产投资来说,即使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期间,他们依然能够实现盈利。很多在内地的项目,原本的海外持有者资产和信心大幅缩水,不得不趁低价将资产套现。而他们就有机会逢低吸纳,“欧美退,我们就买”,然后改建或者拿到海外进行资产证券化整合,待到数年后合适的时候,又可以将之包装,或几处资产打包,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当然,能够促成后继者还愿以高价接盘,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买家对于资产背后的中国的强大信心。“你看短期的时候,比如一两年内会有波动,但是长期来看,中国永远都是一个充满蓬勃商机的地方。”

  除了对宏观大环境的精准把控,吴少聪也善于深入细分领域,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如在消费领域,他就较早捕捉到商业地产方面的商机,参与收购了不少低端的商场,将之改造成综合类的购物中心,并引入港人先进的管理运营理念,为民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体验。

  吴少聪参观嘉定区的传感器产业园,令他对嘉定的科技基础充满信心。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耳温枪七成的芯片来自于嘉定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引入社区商业概念

  在上海较早引入香港已经成熟的社区商业概念,是吴少聪职业生涯中的精彩一笔。他介绍,区别于其他地产商都瞄准市中心的项目,早在十多年前,他就注意到上海不断崛起的“卫星城”区域。当时,“新城”概念尚在萌芽,但那些介于市中心和郊区的中间地带已经逐渐受到关注。如浦东的金桥地区,嘉定南翔地区,松江新城地区等等。大量新建的住宅小区,带来更多人口导入和集聚,无论是上海本地居民还是初来乍到的新上海人,已经逐渐认可买房不一定要挤在市区。但是,一旦入住郊区,他们的日常消费如何解决?即便交通再发达,也不可能每次吃个饭都要跑到遥远的市中心。

  吴少聪说,在香港和新加坡,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案例。大家熟悉的香港沙田、马鞍山等地区,每一个住宅区域,在就近范围内,起码要有一个可以服务居民生活起居的商业项目,涵盖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多功能,后期还增加了亲子、教育、社交等场所,而当时上海还相对欠缺。因此,他所在的企业独辟蹊径,连续开发了多个非市中心的社区商业项目。“当时很多人还在关注浦东、黄浦、静安等市中心,所以在2013年左右我拿下这些项目,几乎没有和我抢的。”2016年,由他们开发的金桥太茂和嘉定南翔太茂等商业体先后开业,不仅填补了当地的空白,丰富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在开发和运营理念上,也成为业界争相学习的经典案例。

  如位于浦东金桥地区的金桥太茂商业广场,开业半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在运营方面,他们利用IT技术,为顾客提供便捷的积分和停车体验,当他们在合作商家购物付款时,不用拿着小票到服务台,可以及时获得积分立即抵消停车费。消费换积分,积分换停车费或是其他消费福利,这些举措,今天几乎每一个商场都会采用,消费者也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年却属于开风气之先。

  转型仍在进行时

  与吴少聪交流时间长了,就会感到一点压力,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眼镜镜片后的双眼,又在望向哪个更远的地方。当记者还在慢慢消化他在社区商业领域的经验,他却又说,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因为他很早就看到新零售时代,商业地产的压力和竞争加剧,再度果断转型。

  一年多前,吴少聪注册创立了羊老师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养老产业,希望能将AI人工智能与养老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更好地为长者提供优质的照护。吴少聪坦言,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已经受到很多资本的青睐,他深知这一领域的竞争已经很激烈,因此还在不断摸索,慢慢布局,好在,“从长远看,五年,十年,中国肯定还有很多机会。”

  忙碌的工作之余,吴少聪的个人身份也在不断转型。最初,他只是一个初来乍到的爱国港商,后来又逐渐增加了企业总经理、董事长,MBA导师等身份。近年来,他还担任嘉定区政协委员、嘉定区港联会副会长、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不遗余力地向海内外推广嘉定。他笑着说,与嘉定的缘分始于一个商业购物中心项目。“以前会有香港朋友把嘉定当成屯门、元朗,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这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还是上海目前出院士最多的地方。”

吴少聪(左五)也是在沪港人社团活动积极参与者,这是他参与在沪港人慈善跑步活动,并获得奖牌

  在吴少聪看来,上海的科技基础深厚,也为他未来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嘉定区,是“五大新城”里基础最好的。从历史上看,扎根在此近40年的大众汽车,已经为嘉定打造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至今国内其他地方很少可以企及。近年来,这里还慢慢集聚起芯片等诸多新兴产业。他特别告诉记者,新冠疫情突发的2020年,耳温枪需求大增,阻碍产能提升的关键在芯片和传感器供应跟不上。“你不知道,全国当时耳温枪七成的芯片来自于嘉定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有鉴于此,这几年来,吴少聪每个企业的注册地都选在嘉定。

  广阔蓝海盼港人共享

  近三十年的发展和磨砺,吴少聪还成功转型成为一嘉定人,他在这里交了很多本地好朋友。他还透露,一直建议在海外留学的儿子也回来内地工作。因为中央不断鼓励香港青年融入祖国发展,让他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如果可以尽快开放港人报考内地公务员就更好。我儿子学的是公共卫生专业,也可以为政府部门出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自己早已安家上海,未来更希望带着家人一起,承担起团结更多在沪港人的职责。他说,与这个城市共同成长,再回首,除了感恩时代,也很想把这里的故事和机遇分享给家人和更多香港朋友,让他们也能来共享。当然,今日的港人来到内地开启人生新篇章,早已经不需要面对当年曾困扰他的钢筋水泥森林,第一眼,一定就是一片广阔蓝海。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