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两会前瞻丨基础科研十年规划 科学家闯“无人区”

2022-03-01 12:18:02香港文汇报 作者:刘凝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专家:冀更多政策支持 激发科研者积极性

  过去的一年,国家科技创新不断突破,首次实施火星着陆探测、空间站核心舱完美升空、超级计算机打破“量子霸权”,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全国人大代表及一些专家表示,随着中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础研究的短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科技前沿领域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支撑。今年,国家在新修订实施的科技进步法中增列基础研究专章,并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列入年度重点科技工作,鼓励科学家勇闯基础研究“无人区”,力求快速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不过尽管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快速增长,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但是研发经费的结构不太合理,试验开发的比例超过80%,基础研究所占比例常年仅徘徊在5%-6%,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发展政策所副所长眭纪刚研究员表示,正在加紧制定中的《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就是要鼓励全社会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改善基础研究的环境,快速提升中国基础研究的科研能力。

  人大代表:从制度保障行稳致远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此前在谈及《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时表示,方案的制定可以凸显基础研究的战略地位,明确基础研究的重点方向,体现国家的战略导向,避免基础研究的盲目性,同时还可以体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十年行动方案不仅要解决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投入等问题,而且要从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保障基础研究行稳致远。

  基础生命科学等领域研究需加强

  科学论文是基础研究的重要产出之一。近年来,中国科学论文发表总量快速增长,显示出基础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眭纪刚表示,中国科学论文总量在几年前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中国科学论文主要集中于材料科学、化学、工学、计算机和数学等方面,基础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还需加强。此外,中国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与美国仍有差距,更需要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成果,而不能只是跟踪模仿。

  盼给予科研人员稳定经费支持

  “勇闯‘无人区’”,是中国科研学术界近年来的热词,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研工作者,都将科学“无人区”的探索作为目标。眭纪刚表示,中国已有部分科研领域接近国际科技前沿,由于引进技术的难度加大,而且没有领军者可以模仿,一些进入“无人区”的企业认识到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开始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对科学家而言,“无人区”的创新活动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没有先例可循。“这种原创性基础研究的风险大、成本高、周期长,只有宽松的科研环境才能激发科研人员原始性创新的积极性。”眭纪刚说,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科学家对“无人区”的探索,例如给予科研人员稳定的经费支持、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延长考核周期、宽容可能的失败风险等。

  2月28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揭示新冠病毒转录复制机器的完整组成形式,为发展新型、安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全新靶点等

  中国天眼FAST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

  可编程二维62比特超导处理器“祖冲之号”的量子行走

  自供电软机器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实现了10,900米海底深潜和驱动

  揭示鸟类迁徙路线成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

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和氢气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并可实现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可控合成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确证月球的火山活动可以持续到20亿年前

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

  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加强战略科技力量

  2022年中国科技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突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国家实验室全面入轨运行,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阶段性任务。中科院科技战略谘询研究院创新发展政策所副所长眭纪刚研究员表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国家实验室体系就是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现行科研体系以学科建设和论文发表的导向不同,新的实验室体系将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跨学科、跨组织的大规模联合攻关,在解决重大问题中培养人才、带动相关学科发展。

  眭纪刚表示,当前中国科研体系呈现多元化格局,特别是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中国也存在科研力量分散的问题,很多创新主体追求短平快的收益,在许多关键领域缺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就是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学者:实验室间须协同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侠撰文指出,中国自1984年开始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来,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5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看似数量不少,但是实力相对而言都比较薄弱、学科单一,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更少。实验室因管理体制、评估体系的塬因导致彼此之间竞争激烈甚至各自为战,协同创新能力较弱。建设国家实验室,必须要实现国家实验室之间的协同创新,而非以往同质化的内卷式竞争。

  李侠认为,中国接下来建设国家实验室必须以科技部为主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繫,同时对下属的国家实验室的功能和任务形成清晰的定位。这样就可以形成以在建的国家实验室为中心与现有的52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通过分类与联盟形成知识生产与分工协作的完整体系,从而盘活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此外,国家实验室应该做到资源突出,尤其是先进大型科研设施及科研装置,着力建设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实验室,做到规模适当、学科交叉;还要做到重点突出,功能定位准确、形成独特研究特色,在所属科研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