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小米文旅秀

又逢端午粽香情

2023-06-20 15:34:28大公文旅 作者:米广弘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米广弘供图

  佩五色线、插艾蒿草、点雄黄酒是端午节里重要的民俗,为的是驱邪避灾。用纺车将棉花纺成一束一束的线,买来各种颜料,按金木水火土染成五种颜色,然后按三五寸长辫到一起,手巧的人家用这五色线绣成荷包,荷包里放着艾草,在端午节的清晨给孩子们戴身上。

  长大后,懂得了艾灸与雄黄的功效,反倒对这种原生态的养生愈加敬畏。包粽子当然是最具仪式感的大事。粽叶有新旧之分,当年新粽叶包的粽子既清香又有味还好看。端午前一天,就得把红枣洗净,将米淘净,泡入水中,棕叶用温水浸泡透,端来马莲,一切准备停当后,包粽子随时开始。

  端午年年都相似,粽子处处皆不同。比如浙江的嘉兴鲜肉粽,与广东的肇庆裹蒸粽,从选料到制作都大相径庭。端午吃粽子,南北皆然。南方的粽子一般用糯米,在山西最盛行的是朴素至极的黄米,北方的庄户人,每年种地都会特意种些黍子,黍子去了皮就是黄米。

  新鲜黄米呈金黄色,米粒均匀团圆,蒸熟后磨面做成的糕,口感软糯,味道清香。黄米属杂粮,性甘平,补中益气,煮熟后很黏。初加工时就能做出许多花样,再细加工,或煎,或炸,或焖。黄米已经成为一种有营养的粗粮,黄米粽口感筋软,黏而不腻,冷热咸宜,齿缝里余香缭绕,味道上天然质朴。

  马莲本是生长在沙漠中的植物,耐旱,生命力极其顽强,秋天割下来晾干后,是捆绑粽子最理想的材料,现在许多地方用细线,不仅捆不牢靠,且缺少了独特的马莲味。每年春天,马莲第一个钻出地面,直直地往上长,绿油油的,看得就提气舒服。白露时节,足足能长到一米左右的高度,在秋风前,选择一个好天气将其割下晾干打捆,悬挂在屋檐下等来年端午节使用。

  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用三片粽叶编成小漏斗状,将红枣软米依次放入后,一把收住口子捆好,这是简单的包法,形状如人的拳头。通常的需要四到五片粽叶,先用两片转出一个小圆锥状,然后放进一颗红枣,加一勺子软米,再插上一片粽叶,转出一个大圆锥状,再加适量的米,然后插一片粽叶,圆锥状扩大,放三颗红枣,撒半勺到一勺米后,插一片粽叶往右一旋转,盖住后将一根马莲咬在嘴里左右捆绑结实,一个耧状粽子就完成了,最具农耕文化意象。

  真正好吃的粽子还需用铁锅柴火来煮。先把包好的粽子一个一个,一层一层,一圈一圈紧紧地放在大铁锅里,为了不粘锅,锅底要铺上废弃的粽叶。粽子不能放得太满,在离锅口四五指宽的地方,上面压一块洗干净的石板,然后就将凉水沿着石板慢慢地往进灌,直到水漫过石板一两指高。天色变黑,将火点着,刚开始绝对用文火,让粽子与水在“咕嘟咕嘟”中慢慢融合。

  过去,端午节到处弥漫着粽子的清香,家家户户互送自己手包的粽子。精细的人包的粽子,黏手不黏牙且层次感丰富,在咀嚼中能感觉到米的颗粒感,软软糯糯,粽香十足!如今的粽子已然不再是端午节里的独享,早已演变成为千人一面的产业。

  一片粽叶,裹入缕缕情思,一把艾草,插上憧憬期望。又是一年乡愁时,总是一年艾叶香,传统的节日,延续着古老的风俗,承载着美好的期望,也让终日奔波疲倦的心,在这古老又温馨的节日里得以回归和休憩。重温故乡亲情味道,领悟人生真心美好。

责任编辑:张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