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表示,香港第五波疫情形势对香港文化界影响尤其严重。作为第一批被关停的公共机构,香港大多艺术机构从1月初开始就不再营业。这对从业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作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不断呼吁政府可以更多地关注到文艺界从业者的生存现状。“如果这些人大规模的转行业,我们会错失很多极具经验的人才,这对我们的文艺生态圈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大家都要团结一致,我相信我们可以压倒疫情。两会以后,我也会及时回到香港,希望可以帮助我们在前线的文艺朋友可以渡过难关。”霍启刚说,他认为现在虽然艰难,但也是香港文化界思考如何升级转型的难得契机。
霍启刚在和香港文艺界朋友交流过程中,感受到他们强烈想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意愿。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对内地情况不熟悉、信息不对称、资源不足、两地艺术教育资质等问题。“比如一个艺团到大湾区里,怎么去订场地、怎么去售票、尤其是在网上做宣传,怎么可以吸引到群众,这些他们都没有经验。”霍启刚说,他希望未来能有一些文化信息交流平台,让香港文艺界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些信息。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提案帮他们解决问题。
不久前,香港9个艺术项目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霍启刚曾在全国两会上就国家艺术基金“过河”香港提案,得到了各界的积极响应。谈及此事霍启刚显得很开心:“我提案的时候就在想,如果科技基金可以‘过河’香港,那么为什么艺术基金不行呢?”在他看来,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缓解了艺术项目的燃眉之急,更说明了国家对香港艺术界的高度认可。“我也希望在这里向国家文旅部呼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香港文艺发展,让香港的本地艺术家更好地抓住这些机会。”
霍启刚认为,文化艺术是增强两地人才交流非常好的切入点。他提议在关于香港和大湾区发展的讨论中,可以加入更多文化艺术推广的议题,这也有助于香港文艺界人士进一步走进大湾区。
此外,他还提到在互联网、电子阅读和疫情等方面的冲击下,香港出版业现在面临很大的挑战。他认为出版也是文化传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建议国家新闻出版署适度开放更多的书号给香港的出版社,并在内地的学校、公共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多放置一些香港出版的书籍,通过图书、出版,增进两地民众的交流和了解。
谈及这五年的政协履职经历,霍启刚坦言收获很多。“我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我在看待每一件事、每一个议题的时候都有了更多的大局观。我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不再只从香港特区的角度去思考,当然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香港是我的家。但现在我在思考每件事情的时候,必须首先想到整体国家发展。”霍启刚说,“政协是个大平台,我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机会。”他还看到所有政协委员都尽心尽力贡献香港的发展,通过提案、网上协商等方式也得到积极的反馈,他认为这些都是很难忘的经历经验。